·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专家讲学

专家讲学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六届年会活动系列报道——专题发言(二)

来源: bevictor伟德官网 作者: 更新时间:2016-11-16 16:01:45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六届年会第四项会议内容于1112日下午在韩锺恩教授的主持下成功举行,本场发言人有于庆新、李岩、蒲芳、邹彦、孙月。

会议在韩锺恩教授的开场致辞和简要介绍下正式开始。第一位发言人于庆新先生说“面对盲目追捧,我们为何失语?”首先他认为音乐评论要呼唤纯真,反对作伪。当今社会上的存在伪评论的原因,一是因为社会大环境的体制所决定,还没有真正做到体制改革中的言论自由;二是人格的缺陷,有些评论是在利益下不得不“说好话”,有些是怕伤面子不敢直面批评。其次他将创作视为音乐评论的主体,提出音乐评论的三个无声区:(1)对流行音乐的批评;(2)文艺体制改革基本无触动;(3)关于现代音乐的创作问题。不论何种作品,不论何种技法,不论其是否现代还是传统、有调性或无调性,也不论是否优美动听,音乐艺术价值的衡量底线应该是能够为听者所感动,能够拨动听众的心弦,能够引起挺重的共鸣。因此,音乐评论者的职责一方面应该鼓励人们继续探索,另一方面应该呼吁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和传统作曲法。

李岩副主编“音乐评论,请把你的目光投向音乐——以汪立三等批评洗星海在苏创作为例”展开发言。他回顾冼星海历史谱例,发现几个新问题:(1)实指;(2)误断;(3)重评;(4)善美。列举汪立三、王云阶等人对于冼星海作品的评论,李岩先生认为他们都跑偏。他讲到对于音乐作品的评论应该像医生解剖病人尸体一样,只要善和美结合得好,就应该认为是成功的,接受与不接受是在每一个语境不同的人群之中各有所定,从而实现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蒲方教授讲述的是《“代言”与“专业衡准”——乐评发展的两大问题》,“代言”是一种主宰的象征,音乐评论是从为人民代言发展到多元代言。只要有评论就会有标准,评论标准只有建立在公众共识的基础上,才能与他人形成互相评论的关系。由于音乐标准的特殊性,评论音乐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专业衡准在乐评中体现多少,成为乐评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许多乐评甚至把专业技术的衡准当做唯一的标准,只要在技术上达到了一定的标准,那么作品就是成功的。而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一个网络社会,因传媒手段的自主性,每一个民众都有可能成为音乐评论的主体,代言的职能被削弱,专业衡准的力度也被忽视,因此乐评人应该建立在摆脱代言说自己话的基础上,媒体应顺应潮流给更多的民众说话的权利,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台。

邹彦教授发言的内容是《读叶国辉的交响音乐——<望大陆>》,他首先简要的介绍了作品首演的相关信息,作品的基本音乐风格以及对作品的基本评价。其次,他分析了首演者李秀英的“二度创作”,并总结了音乐成功的原因在于叶国辉对于写作交响乐队作品游刃有余,以及原诗的艺术感染力,加上演唱者、指挥家们的精彩演绎,完美诠释了对于心灵家园的追求。

最后一位发言人是孙月博士,她带来的是《石破天惊 融贯中西——钢琴独奏曲<>作品及演奏评析》,关于她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和启发。这部作品的题目本身既是标题又是形式内涵体裁的指向,以散序(《破》之题解)、中序(《破》行解)、破(《破》之意解)的结构来进行对作品形态解析和美学描述。此外,作品在首演中的创造性想象主要体现在音响交响化处理,速度个性化处理,力度大幅度化处理,和弦旋律化处理,踏板灵活化处理。因此,乐评也可称为是一种“三度创作”。

以上是五位发言人关于音乐评论发表的见解,对于音乐评论如何立足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值得每一位学者去深思,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音乐评论道路将会越来越宽阔!

 

韩锺恩教授主持

 

于庆新编审发言现场

 

李岩副主编发言现场

 

蒲方教授(右)发言现场

 

孙月博士(右)发言现场

 

专题发言现场

 

2014级音乐学供稿:文/钟莹摄影/莫巧丽、赵峥

审校/潘林紫

分享到:
【打印正文】